2024年澳门天天开好彩最新版,广东省

月光之子2024-10-08热点6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广州市。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东临福建省,南邻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接江西省、湖南省。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区域总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拥有海岛1963个。截至2024年2月,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27亿,实时人口为1.5亿。

北宋初在岭南设置广南路。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广南路分置广南东、西路,简称广东、广西。广东由此得名。广东秦属南海郡;三国时属吴;清初,布政使司改称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1988年,海南行政区从广东分出,单独设省,今日广东的辖境范围形成。

先秦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及岭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越人,总称为“百越”。广东一带属于南越,后来赵佗建立南越国,《史记》中称为“南越”,《汉书》称“南粤”。明清时期,开始专门用通假字“粤”称呼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岛,广东称为“粤东”,广西称为“粤西”。民国时期,广西改称为“桂”,1988年,海南省单独划出,简称“琼”。“粤”的范围渐渐被缩小,成为广东省的专有简称香港期期准资料大全。

广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在漫长的石器时代,岭南先民形成了既受中原文化影响又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今广东省为百越(粵)地。广东与中原地区已有交往。西汉武帝时由官方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即以徐闻、合浦等地为始发港。

秦代实行郡、县二级制。当时设立的番禺、龙川、四会、傅罗(后称博罗)和揭阳5县,保留到今。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分全国为 36 郡,广东省仅學北一部属长沙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海南及今广东西南部属象郡,今广东西部一部分属桂林郡。岭南地区始有行政建制,是广东归入全国统一政区之始。澳门天天开彩大全免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海郡尉赵陀并岭南3郡建立南越国,建都番禺。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叛乱,在岭南先后设交趾刺史部、交州,辖岭南各郡县。广东省分属3州(部)、7郡、26县,省境大部属交趾部南海郡(6县)、合浦郡(3县)、苍梧郡(3县)、珠崖郡(5 县) 和詹耳郡(3县),省境北部属荆州的桂阳郡(5县)、长沙郡(县) 和扬州豫章郡。元封五年设交趾部,省境大部属之。东汉建安八年(203 年),交趾部改称交州,治广信。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治迁到南海郡番禺县。

三国时,岭南为吴辖地。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从交州划置广州,地域占今广东、广西大半,州治番禺。广州之名由此始。吴末甘露元年(265年),桂阳郡南部属广东部分析出,成立始兴郡。省境大部属广州的南海郡(全部7县)。

两晋时期,大批中原人避乱南迁,与岭南民众杂处,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不同族群的交融进程。西晋将粤北的始兴郡改隶广州,交州的珠崖郡并人合浦郡。东晋始兴郡由广州改隶湘州 (由荆州分置),广州的高兴郡并人高凉郡,苍梧郡分置晋康郡,新增东官、义安、新会、新宁诸郡。

南北朝多有更迭,南朝前期(刘宋、南齐)交州改称越州,郡县大增。刘宋时,省境分属广州的南海郡、东官郡等地。南齐时,广东省境仍设广州、湖州和越州;而广州的宋熙郡分为宋隆郡和齐建郡,晋康郡析出广熙郡,高凉郡析出齐安郡增设齐乐郡;废湘州的临贺郡;增置高兴郡,属越州。后期(梁陈)郡、县大量升为州、郡,使州、郡数量大增。

隋文帝鉴于南北朝滥置郡县之弊,而大量合并州、郡、县,废诸郡,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成郡、县二级制,省境分属南海郡、熙平郡、龙川郡等地。

唐代在州或郡之上设道,成道、州、县三级制,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 (742-758年)间,一度改州为郡,成道、郡、县三级制。其时广东与广西同属岭南道,道治广州为中郡督府。广州郡督府简称“广府”。唐末分设岭南东、西道。东道辖今广东大部,道治广州。岭南地区东西分治自此始。唐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奉诏主持开凿了南北交通要道——大庾岭路,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成为商业重镇,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广东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渐趋频繁。

五代时,刘龑在岭南称帝,在广东省境,改广州为兴王府,建南汉国。英德、南雄分置英州、雄州,循州改祯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置广南路。

宋代以“路”代“道”,成路、州(府)或郡、县三级制。北宋初在岭南设置广南路。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广南路分置广南东、西路,简称广东、广西。广东由此得名。

宋元之际,岭北人口大量南迁,加快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开发。这一时期,国家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加强对海洋贸易的管理。

元代,把路降至与州、府同级,路、州、府之上为“省”,较大的省,在省、路之间增设 “道”,成省、道、路(州、府、军)、县四级制,本省属此。今广东省境分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和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

明初沿用元代的 “省”。设广东行中书省,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省辖境基本定型。洪武九年(1376年),省改称布政使司,废道、路、司、军,改作府、州。广东行中书省改称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明代广东辖广州、肇庆、韶州、南雄、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10府和罗定直隶州。

清多袭明制,惟布政使司改称 “省”,省下为省辖府、直隶州和直隶厅,成省、府、直隶州或直隶厅、县或散州三级制。“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

明清两代,珠江三角洲全面开发。广东省经济、文化发展异军突起,粮食产量显著增加,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商品性农业和冶铁、陶瓷、丝织、榨糖、制盐、造船等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商业高度发展,粤商成为闻名天下的海洋商帮,“广货〞行销天下。文化教育也迅速发展,社学普遍创建,府、州、县学和书院林立。西方传教士率先在广东传播西方近代科学和兴办新式教育,培养中国第一批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产生一批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先贤,最著名者如“中国留学生之父” 容闳、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其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人士的出现,广东遂成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策源地。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揭开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序幕。1840年5月30日,广州近郊三元里人民高举义旗、痛击英军国,积极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管家婆三肖一码一定中特

辛亥革命后,曾沿用清制。至民国3年(1914年)废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广东境内设6道、辖94县。民国9年(1920年)撤道,省县之间设督察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1924年夏,广州黄埔军校建立,标志着新的革命武装力量的出现。与此同时,广东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澎湃领导的海陆丰和东江地区农民运动,大大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民国14年(1925年)先后设南路、东路、琼崖3个行政委员公署,未及一年废置。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广东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6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大罢工。

民国16年(1927年)11月,陆丰和海丰一度建立的两个苏维埃政权,是中国第一批县级苏维埃政权。12月11日,共产党领导工人和士兵,发动了广州起义,这是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兵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的一次尝试。农民运动和武装起义,为东江根据地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

民国17年(1928年)置善后委员会,民国21年(1932年)改为绥靖委员公署,全省划分为 5个区,每区设公署。民国25年(1936年)全省划分为9 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7年(1938年)10月省政府北迁,改设西江、东江、南路和琼崖4个行政公署。

解放战争期间,广东各地人民武装斗争得到恢复和发展,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闽粤赣边纵队、粤桂边纵队、粤中纵队等先后成立,广东革命军民的斗争进入到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949年10月28日和11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各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成立。1950年5月,海南岛全岛解放。8月,万山群岛解放。至此,广东全省解放。广东省的党委工作由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直接领导。设钦廉专区和北海市(地级),改南路专区为高雷专区,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为北江专区,琼崖专区为海南行政区,升佛山、江门、韶关、海口为地级市,共99县,1县级市(肇庆),1县级镇(三埠)。

50年代初,出现港澳同胞迁回省内定居的热潮。后来,由于经济工作中和对待港澳同胞政策上的多次失误,加上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港澳迁往广东省内定居的人数大大减少,从广东迁往港澳地区的人数大大增加。

1952年,广西怀集县划归广东。1957年,全面提前完成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9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实行大政区制度,大量合并市县。1965年,广东北海市和合浦地区划归广西,此后两省区境域稳定下来。

1966—1976年期间,政区变动不大,主要是1970年“专区”更名为“地区”。至1978年底,全省设置汕头、惠阳、佛山、韶关、肇庆、湛江、梅县7个地区,广州、汕头、湛江、海口、韶关、佛山、江门、茂名8个省辖市,海南1个行政区;1个自治州,94个县(含3个民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6个市辖区。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被打乱。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连续13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9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委向中央提出让广东在对外开放上先行一步的要求,得到中央的赞同。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此,广东省开始在对外开放上先行一步。1979年11月,深圳市、珠海市改为地级市。1981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改为“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办事机构,由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直接领导。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主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开放沿海城市:广州、湛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抓好价格机制、流通体制、投资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让利放权和经营机制改革;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多种所有制。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创造经济发展的 “深圳速度〞,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1984年以后,改革范围拓宽,内容深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发歷,产业结构优化。

1983年7月,撤销韶关、佛山、汕头、湛江4个地区,在广州、深圳、珠海、韶关等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至1987年,广东省设18 省辖市(其中9县级市)、1行政区、1自治州、3地区、92县(其中3自治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1988年,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海南行政区从广东分出,单独设省,今日广东的辖境范围形成。

1984年以后,改革范围拓宽,内容深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优化。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揭阳县,设置揭阳市(地级)。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要求广东在20年内赶超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此后,广东省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4年4月,云浮市(县级)升格为地级市。同年,中央赋予广州市、深圳市副省级城市待遇。至此,广东省辖21个地级以上市。

1998年,江泽民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 “三个代表〞要求。2003年4月,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地跨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东临福建省,南邻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接江西省、湖南省,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东西最大横距80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00千米。广东省辖区总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东澳岛、外伶仃岛、海陵岛、南澳岛等海岛1963个,总面积1513.17平方千米,在全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二位。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年平均气温为21.9℃,气温呈北低南高分布,最高23.8℃,位于雷州半岛南端徐闻县;最低19.0℃,为粤北山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全年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为7月,为28.5℃。历史极端高温42.0℃,出现在韶关市;极端低温-7.3℃,出现在梅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790毫米,最少年份为1333.3毫米,最多年份达2254.1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个多雨中心分别是阳江—恩平—斗门、海丰—陆丰—普宁、清远—佛冈—龙门。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毫米),6月最多(313.5毫米)。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属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1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兆~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

回南天是盛行于广东地区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是指冷空气走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家中墙壁、地面等物体表面出现返潮的现象。

广东的地质发展历史可追溯到震旦纪,震旦纪晚期地槽开始分化。西沙群岛一带和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地区发生了一次构造运动,使这里的地槽首先回返,形成了南海地台,而在崖县以北的海南岛大部分和广东大陆仍为冒地槽环境。华南加里东地槽在震且纪及整个早古生代时期为地槽发展阶段,桂东南及粤西云开地区为地槽的拗陷中心,沉积厚达两万米,拗陷带大体向北东延伸。震旦纪为地槽强烈下降时期,沉积了一套浅海—一半深海相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并有基性海底火山喷发,震旦纪晚期全省发生海退。寒武纪时期是一个由海进到海退的全过程,沉积物也是以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为主,寒武纪末期发生了郁南运动,造成粤西云开大山地区褶皱隆起,并使该区寒武纪和震旦纪地层发生区域变质作用。

奥陶纪是地槽发展的相对稳定时期,既无火山活动,沉积物厚度也相对较小。早奥陶世中晚期,由于海浸范围扩大,云开大山地区复又沉人海下成滨海一浅海环境,而粤中、粤北则成半深海盆地,形成半深海相的笔石页岩建造。到了中、晚奥陶世,海水自北东往南西撤退,海盆明显缩小。志留纪末发生了强大的加里东运动,华南地槽回返上升,造山带的中心部位,通过岩石中易熔组分的局部熔融和交代作用,产生了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形成云开、广博、兴梅等几个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田。经过加里东运动,全省大部分地区已褶皱隆起成褶皱带,结束了地槽的发展历史。

晚古生代时代,广东地壳已发展成地合,进人了相对稳定的阶段。早泥盆世晚期,广东地面经过一段剥蚀之后,海水又从广西方向侵入粤西及粤西北,形成滨海—浅海环境。到中泥盆世时,海水逐渐向东推进,海浸范围越来越广,最后到达粤东,在各地相应沉积了浅海碳酸盐岩或滨海—浅海相碎屑岩。晚泥盆世早期,除云开隆起和粤东山地一些陆岛外,其余广大地区均为海水浸漫。中、晚泥盆世沉积的碳酸盐岩,是黄铁矿、铜、铅、锌的主要贮存层位。

早二叠世早期,继承了石炭纪的海浸,形成台地相碳酸盐岩。早二叠世末,发生了东吴运动,广东地壳大范围上升,并在粤中和粤东发生了火山爆发。晚二叠世早期,在地壳轻微振荡、海水几经进退的背景下,全省许多地方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或滨海沼泽相的含煤岩系。晚二叠世晚期,地壳持续上升,海盆越来越小。中三叠世,整个广东地域产生大面积、大幅度的上升,海水急剧地向北和东北撤出。中三叠世末,具有变革意义的印支运动发生,使广东地域产生强烈的断褶造山运动,并由相对稳定的准地台转人了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带发展阶段。伴随断裂作用,来自上地幔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20多个同熔型花岗岩体,并沿深大断裂带产生动热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

印支运动后,广东地域的古构造和古地理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晚古生代拗陷最深的粤西及粤西北地区变成晚三叠世的隆起区,而过去长期处于隆起的粤东地区则变成拗陷区。大致以吴川一四会深断裂为界,西边为云开、雷琼和海南山地,东边为佛冈、新兴、阳江山前平原,而粤东则为浅海海湾。早侏罗世,沿着晚三叠世的故道发生较大规模的海浸。早株罗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发生了燕山第一幕构造运动,表现为广泛的陆升,从而结束了广东大规模海浸历史。与此同时,断裂和岩浆活动相当活跃,在粤北形成了几个著名的重熔型花岗岩大岩基。中侏罗世广东全为陆地环境,由于断裂活动,沿各深大断裂带形成了一连串的断陷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内陆湖泊及山间盆地相碎屑岩夹火山岩。

晚侏罗世,随着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加刷,地处大陆边缘的广东地域产生剧烈的断裂和岩浆活动,这就是发生在休罗纪木的燕山第三幕运动。这幕运动使新日断裂产生强烈活动和动热变质作用,由地壳深部物质产生局部熔融,或与上地幔物质同熔而形成的酸性岩浆,通过深大断裂而大规模上侵和喷出,形成了广布全省的170余个重熔型和同熔型花岗岩体以及几十个火山喷发盆地。这是广东地史上最强烈、最广泛的一次岩浆活动。中生代阶段是广东地块的重要构造变动时期,奠定了全省的构造骨架以及现代地貌的雏形。

广东活动的大陆边缘自第三纪以后逐渐转化成岛弧一边缘海式的大陆边缘。渐新世晚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的影响,在现今的南海地域出现了上地幔隆起和海底扩张,逐渐形成了南海海盆。与此同时,在南海北部出现了北东东向的张性或张剪性断裂,使南海北部大陆架沿着这些桥裂产生阶梯式下陷,逐渐形成了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在大陆内部的南海西樵山、广州一河源一带,也出现上地幔隆起,形成陆内裂谷,并产生玄武岩一粗面岩的岩浆喷溢。晚第三纪时期,广东内陆继续上升,盆地不断萎缩,南海陆架各盆地则持续下降,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盆地和雷琼断陷均成为浅海。上新世末期发生喜马拉雅第二幕运动,使一些深大断裂再次复活,并在雷琼断陷产生大规模的基性火山喷溢,一直延续到全新世。

进入第四纪时期,广东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火山活动仍很活跃,不过各地的表现形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大陆内部表现为间歇性上升,形成各种山地、河谷、盆地和平原等各种地貌景观。在雷琼地区则继续有广泛的火山喷发活动。到了更新世末期,雷琼地区由于大规模岩浆喷发后,岩浆房压力减小,喷发物因冷却而收缩,沿着裂谷地带造成地壳下陷并形成了琼州海峽,使海南岛与广东大陆分离。第四纪的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海区和沿海地带。

广东省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78%、17.62%、12.82%和19.78%。全省山脉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粵北的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

广东的地貌按大地构造、形态及其特点可以划分为粤北山地州、粤东平行岭谷州、粤东沿海平原丘陵州、珠江三角洲及其边缘丘陵州、粤西山地丘陵州、粤西沿海台地平原州、海南岛台地山地州、南海珊瑚礁群岛州等8个州。

广东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地形、气候、生物、母质和成土年龄等自然成土因素及人为成土因素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广东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由南而北水平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地带性土壤。砖红壤分布在廉江、化州、高州、阳江和雷州半岛;赤红壤分布在省境中部,面积最广;红壤分布在省境北部。山区随着高度增加,气候、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形成了土壤垂直带。

水稻土是广东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糖、油、蔬菜等众多经济作物种植的场所,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是全省农业生产重要的土壤资源,主要由一些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经过水耕熟化培育而成,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及其他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台丘间坑垌和盆谷地带。

广东共有大小河流1343条,总长25290公里,平均河网密度11公里/100平方公里。全省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达 4843 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均年径流总量的 18%以上。雨季长,河流的涨水期亦较长。平均每年4月开始涨水,直至9月降落,涨水期一般长达半年。有河口3个(珠江河口、韩江河口及鉴江河口)。其中主要河道范围包括东江干流、西江干流、北江干流、韩江干流、鉴江干流、西北江三角洲河道、东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河道等。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0条。独流入海河流52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

珠江又称粤江,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全长2320千米 ,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广东境内的珠江流域,总面积111250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24.52%,占广东省总士地面积52.47%。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31条,三角洲网河区主要水道有34条;径流总量为114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89.8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66.64亿千瓦小时。

韩江北起武夷山,南穿莲花山;东起风凰山,西至龙川、紫金一带丘陵台地。流域跨赣、闽、粤三省,广东境内主要处梅州市和汕头市。干流长470公里,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广东省境内流域面积 19573平方公里,占全流域65%,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潮安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1亿立方米,流域内耕地面积314万多亩,水能理论值为 124.8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17.06万千瓦。

广东省河道长度超过10万千米,湖泊150多个。兴建了一批重大水利基建项目,包括北江流域防洪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韩江流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工程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成水资源配置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珠海市竹银水源工程、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惠来县中东部供水工程等。截至2021年末,基本建成集供水、防洪、防潮、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有水库7922座,总库容450.96亿立方米,规模以上水闸8312 座,堤防总长度2.89万千米,大中型灌区477宗,有效灌溉面积177.67 万公顷,泵站1.7万宗,治理中小河流1.3万千米,农村供水工程2.6万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累计建成碧道2939千米。全省40座大型水库和34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34.1亿立方米。

飞来峡水利枢纽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是中国珠江流域北江中游的大型水利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4097平方千米,占北江流域面积的72.8%。为一等工程,大坝按5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混凝土坝按5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土坝按万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水库总库容19.0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14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3.36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与北江大堤、潖江滞洪区联合运用,枢纽以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供水、水资源调配,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设有500吨级单线一级船用,设计年通过能力475万吨。水电站装机容量14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5.54亿千瓦•时。

北江大堤位于广东省北江下游左岸,全长64.346千米,其间有穿堤涵闸15座,包括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两座大型水闸。大堤为1级堤防,堤顶宽一般为8米,堤高为6~13米。捍卫着广州、佛山、清远3市14个县(区),2000多万人口,6.67万公顷耕地,2.5万多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以及白云机场、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快速干线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