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准一肖一码一一中一特,《人生第一次》导演幕后讲述汇总

第1集《出生 | 第一声啼哭之前 》

导演:秦博

我是《人生第一次》导演秦博,很开心在这里和你们认识。

保守估计我看每一集的片子不下50遍吧。但刷弹幕真心还能再看好多遍。互动起来,我这是人生第一次玩儿弹幕!

说起来,这个项目也带给我太多的“第一次”,当初央视网找到我们这个团队,聊起这个项目。当时我觉得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以往的拍摄维度拉不开这么大,而且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其实也挺难拍的。但是我确实有这样的体会: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这样,汹涌的时候少,缓缓流动的时候多。这是人类最普遍的经历。每个人生阶段的第一次,可能就是那一个个的浪花,虽然不汹涌,却能够唤起每个人的回忆。人就是这样,一点点长大的。这也是我想用过普通中国人的故事,表达出来的。

在实际拍摄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或感人或有趣的小故事,今后有机会,也希望能分享给喜欢这片子的你们。比如,片头体检中,那个没脸,捂着肚子的镜头,就是我。我那天特好奇,拍摄就跟着于颖去了。然后摄像和导演就说,来都来了,体验一把!结果中计了。我上去,他们就慢慢加按钮。最大疼痛级别是十,一点点我受不了了。其实他们已经拧到10了,非说是8!下来,肚子都被电红了!!

另外就是拍摄过程挺艰难的。我们导演是女的,但摄像男的啊!生孩子的全过程想去拍,有时候就特别尬。你想一下,你老婆叉着大腿在那叫,旁边俩大哥在这挪机位。所以真挺感谢最后同意让我们拍摄的一个个准爸爸妈妈。

针对大家的讨论,我注意到关于向爽丈夫以及家属一致意见是先保大人,大家讨论很激烈。他们其实在老家真的没有医院敢接他们入院,所以才到了瑞金医院。第一次手术,家里人意见非常一致,出现紧急情况,一定选择大人的生命。毕竟夫妻情深,母女情深,孩子真的危及到了母亲的生命,虽然心痛,也要优先保障母亲的生命权。第二次手术,实际上医院也进行了充分评估,是具备剖腹产条件的,那么皆大欢喜。人在危急关头,很难说话完全得体周到,万幸,最后是个好结局。另外,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点就是,随着无痛分娩的普及率在提高。这样,越来越多的准妈妈愿意顺产。这相对降低了我国剖腹产比例。谢谢大家的关注,有空多聊!!

第2集《上学 | 我快被妈妈搞“疯”了》

导演:施筱青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一次》导演施筱青。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关于片子制作中的一些心得感受。9月2日开学第一天,《上学》就正式开机了,在幼儿园拍摄的时候,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分离焦虑,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焦虑着。有些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看得让人心疼,也有很多大人放不下心,迈不开腿,他们有停留在教室走廊里,扒在窗户上往教室里看的,有悄悄抹眼泪的,这些场景毫不夸张,其实作为家长也需要经历第一次送娃上学后,才会慢慢体会出该以怎样的心情“放手”,毕竟孩子总要学会独立。其实,现在的孩子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片中大部分哭的孩子都只有托班,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不哭反而是让人不可思议的,而小班的孩子很多都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独自上学的现实,并且和同学之间相处得很好了。

在小学蹲守拍摄的第一周,我比较紧张,因为不清楚孩子们每天在上课和下课中度过的规律性日程中是不是有故事,所以不敢放掉任何细节,所幸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不同个性的孩子,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发生,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又是这个群体与其他年龄层群体不一样的一面。拍摄前原本认为这个选题是偏严肃的,后来越来越发现,镜头中的这波孩子,我们与其正面严肃讨论教育的本质或是“起跑线的问题”,倒不如停下脚步耐心地看看他们,孩子身上有一种“啥都不是事儿”的气质迎面而来。

好了,今天的交流先到这吧,再次感谢大家对节目的关注!

第3集《长大 | 我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导演:孙功旭

我是《人生第一次》第三集《长大》导演孙功旭。

首先,感谢所有为片子付出的相关人员!

9月刚去云南拍摄的那会,水土不服和天气不配合都其实是小事儿,最主要的是不知道怎么下手去拍。

拍摄前几天,除了一些山山水水的空镜之外,基本没有进展。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不像成人,你越要他们自然,他们不自觉地会越拘谨,会失去了真实的色彩。

我心里急得上火,和总导演秦博沟通的过程中,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他说这些娃娃有多大事都憋着,就像闷雷一样,你不走进去不行。

后来,我决定牺牲了一些拍摄时间,花了不少时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去了解他们,给予倾听和关注,最终孩子们面对镜头不再怯懦,在这里很感谢孩子们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

小锁一开始是比较木讷的一个,少言寡语,后来熟悉了 小锁直接和我们开始皮了,真的很可爱,在学校里他是比较矮小的一个,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大哥哥,非常护着妹妹;

小云非常懂事,懂事到我们心疼,每次跟她聊天,她眼睛里闪烁的那种充满对外面世界渴望的光芒真的盖不住!

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因为片子时长原因无法一一展现,但他们就在那里,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用孩子们真实的声音和笔迹,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拉近观众与孩子们的距离:他们并不只是活在报道和电视中的标签,并不只是“留守”“贫困”,他们有那么那么多的闪光点,需要的不仅仅是捐钱捐物,而是需要是关注的目光,是情感的共鸣。

在这里要感谢一下“是光”诗歌的康瑜老师,那一堂“十年之后的爸爸妈妈”的篝火诗歌课,我们摄制组在现场都感动,孩子们都有灵性,通过写诗歌面对自我,表达情绪,亦步亦趋,蹒跚长大。

确实,考大学不考诗歌,但我见过木讷的孩子大声对着山喊出自己的诗,也见过心事重重的孩子通过诗歌对妈妈表达“我想你”。诗歌,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

回到那个问题:

十年之后你会是什么样呢?你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不仅仅是问给孩子们,也是问给我们每一个人。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而每一个“第一次”就是露出河面的石头,我们点着脚尖,摸一块石头挪一个地方,这条河或平静、或汹涌,回首看,皆是我们成长的印记。

在这条长河里,我们一起长大。

第4集《当兵 | 19秒定生死》

导演:张怡

大家好,我是《当兵》导演张怡。纪录人生第一次当兵,是我这个当过兵的人第一次拍的纪录片。

不是所有当兵的都有机会拍《当兵》,也不是所有人生第一次执导的都有机会执导《人生第一次》。但正如张遥远同志指出的:嘴上的功夫叫吹流弊;接下来我用手上的键盘回答大家的问题。

有网友提问:张书豪这么优秀,导演咋能提前知道?

我真的知不道啊。在拍摄面试时,桌子这边的我,仿佛看到多年以前桌子那边的我。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年华,都是热血儿郎。直到我听到那句不一样的回答,看到那坚毅的小眼神。

“家里不太同意我当兵”,“人生规划中就有当兵这一步”。

张书豪同学,你这么有主见,你妈妈知道吗?

张书豪妈妈后来向我“告状”:他自己偷拿了家里户口本,办完了所有应征手续。

一开始,妈妈是拒绝的。十九岁的张书豪陷入了内心冲突。火车站的他,心事重重。

但当时,导演我知不道啊。拎出来一看,这娃怎么不爱说话?你被选为跟拍对象了昂!要好好表现昂!

也算是,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吧。自此,张书豪背上了沉重的偶像包袱,生怕一个表现不好,别人就不来当兵了。

也算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吧。结果就是这么优秀的张书豪。而张书豪不过是万千空降兵的普通一员。

说完张书豪,再来说说你们关心的小哥哥,树上君。

还记得连长的训话吗?“我们的特情,掌握得怎么样了?”

掉树上、掉水里、掉电线杆上,都是特情;小哥哥们须臾不离身的蓝色小本本上都有写,可谓红烧肉一般烂熟于胸。

我给大家随便翻几条啊:“跳出去挂飞机上了肿么办”、“开伞瞬间伞飞走了肿么办”、“伞呈灯泡或团状下降肿么办”、“两伞空中相插肿么办”。

掉树上,简直平平无奇!我负责任地表示:树上君小哥哥抱树的姿势,十分规范;从云梯上撤离的姿势,十分洒脱。

大家散了散了啊。

秦导说要写一千字。最后来说说TMD吧。

众所周知,TMD是一种导弹防御系统,常被用来加强语气。有网友表示,镜头前教官们普遍温柔了。

的确,镜头会把语气的强烈程度,削弱到七成;但同时,教官们对兵娃子的呵护程度,也只能拍出来七成。例子,很多;但一千字到了。

也算是,爱之愈深,TMD愈切吧。

第5集《上班》

导演:詹佳骏

大家好,我是《上班》这一集的导演,詹佳骏。由于本集的配音、拍摄、制作均于年前完成,所以大家都没有戴口罩。

也许很多人认为,以残疾人为题材的纪录片可能会没有“新鲜感”。的确,反映残疾人个体命运自强不息的故事已经有很多。但是,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住着几百位原本不相干的残疾人,他们被命运牵引着,交织在这个地方;又通过这个地方,他们的工作,爱情,友谊就此重叠在这一张网络之中,这里就是残疾人就业培训学校。从这个地方拍纪录片,那么我们展现的就不再是个体,而是残疾人这一群体的群像力量。

时间回到34年前,有一名叫王绍军的十七岁少年,那是他人生中最璀璨的一年。那一年,他在学校足球队踢前锋,读书成绩名列前茅。后来,有一次足球比赛,他跑不动了。之后的每一场比赛,王绍军越是想努力地跑就越跑不动。无奈之下,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得了腓骨肌萎缩症,这种病与“渐冻人”一样,都属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以后的日子里,王绍军先是左腿无法动弹,过了不久他的右腿也无法动弹。王绍军说:“推己及人,不辱使命。”五年前,他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在河南中牟建立了一所残疾人培训学校,想要帮助那些和他一样的残疾人。

现实是残酷的,但却能体现出人们不屈服命运的力量到底有多强。老天爷让王绍军在风华正茂时“倒”了下来,却让几十年后四千多位残疾人因他所建立的残疾人培训学校而重获自信“站”了起来。我们的摄制组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来记录培训基地里的残疾人,他们害怕社会上“异样”眼光下“廉价”的同情,但是在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一些无法就业的残疾人,经过免费的培训后,有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残疾人怎样活着才能感到幸福?这是本片在拍摄过程中想要找到的答案。同时,我们也关注残疾人与健全人是否平等,他们是否拥有工作的权利,是否也能追求爱情,以及这个时代赋予残疾人什么样的机遇。通过镜头反应人物心理、关心人物命运是纪录片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片子播放之前,我原本想要打电话给王绍军,却从他家人的口中得知2月14日那天,王绍军的办公室突然起火。由于身体不能动弹,他无法逃离一码一肖100%精准的评论。直到被人发现时,全身已经62%大面积烧伤,接下去的两个月时间里他将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中艰难度日。

郑州慈善总会等社会各界力量正在积极筹款,相关款项将用于王绍军后续治疗。

祝愿王绍军早日康复,归来上班。

第6集《结婚》

导演:张涛

大家好,我是《结婚》的导演张涛。昨晚在家看完片子,就接到陈婷导演的电话,两个人复了一个盘。

不管怎么样,我先要感谢4个人,第一个是《上班》的导演詹佳骏、其次是导演助理刘家豪、马妙怡。在上海最冷的几天,他们和陈导一块上街群访,才记录了那么多人对爱情的真实看法。最后感谢本集另一个导演陈婷,女人的细腻以及对爱情的了解,作为男人,完全望尘莫及,满血秒杀。感恩有你们。

这个片子因为体量太大,直到昨天的播出,这集片子总共耗时145天。

记得在选择拍摄对象的那会儿,朝九晚五地泡在浦东民证局,采访了上百对新人。面对喜悦,对面的“离婚登记处”则是五味杂陈,像极了人生的另一面。回想到这里,又想起我们最早版文稿中的一句词“走进民政局,就像走进了人生的拐点”。

在聊到了在拍摄这部纪录片时,小林和佳梦是最早进入到我们视角的,佳梦带着小林像孩子学话一样的宣读着诗词,让我们极为关注。在采访他们的时候,佳梦对我们说大概20年前,她参加了母亲好友孩子的中式婚礼,那时,她就暗自许愿,以后也要这样办婚礼。20年后,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很多弹幕觉得佳梦的中式婚礼很美,其实一个对婚礼如此认真用心的女生,她婚后的生活也一定会花心思过好。

其次确定的就是赟赟和俊博,他们来民政局办证的时候,赟赟的妈妈和小阿姨也一起来了,这种“上海式”的丈母娘,特别特别喜感,对于嫁女儿这件事情上,她们出钱出力,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特别有趣。

让我最感动的一对就是孙玮和徐鹏,他们很普通,和我们采访的很多对情侣一样,普通到已经可以让我忽视,但我看到孙玮看徐鹏眼神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他们是我要找的最后一对新人。就像片中所说“8年的爱情长跑,终于结束”,在开结婚证书之前,孙玮刚刚把在昆山的教师工作辞了,决定放弃一切来上海一同和徐鹏发展。有些网友说,昆山离上海不远,为什么大费周章,但对于长跑8年的他们来说,已经不想再因为距离的问题,让彼此越走越远。

就在和陈导复盘的时候,收到了佳梦和孙玮的信息,她说朋友们看了,都觉得意犹未尽,说我们拍了一天又一天,剪出来才一点点。就像我们街采其实问了很多问题,比如家里谁管钱?谁做家务?婚姻有让你更幸福吗等等。采访的人多了,我们发现,家庭幸福与否,都不用开口,全写在脸上。

第7集《进城》

导演:陶皆辰

大家好,我是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制片人陶皆辰,节目已经播出过半,感谢大家的一路追随和支持,团队也在持续关注着网友们对于片子的评价,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希望在后面的几集当中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

由于本集导演张涛目前拍摄任务在身,这集的导演手记由我代为发送,以下是张涛导演的原文:

去年9月中旬,我们在云南曲靖花费一个星期,跑了2个村和1个区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与王银花的初次见面是在家政技能培训班上,她原本生活在昆明寻甸塘子钟灵山,23岁都没有结婚,23岁对于山里人来说已经超出了适嫁年龄,家里帮她介绍了远在曲靖的丈夫桂保春。两人的家四面环山,只能靠种烟叶维生,家庭收入极为薄弱,出去打工便成了她的一个梦想。“女性”是我们会选择王银花作为观察对象的理由。片中的刘增雄站长告诉我们,越贫穷的地方,女性的被关注度就越低,她们被视为低劳动力。而刘站长原本在曲靖市的人社局工作,每天处理着农民工外出打工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这种岗位上时间长了,他能深刻地理解乡亲们对于走出大山的犹豫。所以现在作为曲靖市驻上海劳务工作站的站长的他,更加身体力行地为乡亲们联系寻找着靠谱的工作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脱贫。

出发去上海的当天,王银花悄悄地发了信息给我,告诉我这是她第一次出省。在火车上,不断地拉着我问着上海的种种事情,从她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她的忐忑与不安。36小时的硬座,坐得我有点直不起腰,让我更能感受到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易。

我们在王银花工作的养老院蹲守拍摄了一周,两个摄像加上我,每人1个小时轮班,不停歇地记录着王银花改变的点点滴滴,最后才真实还原出片子里王银花手足无措让人触动的那场戏。进入大城市后的王银花非常努力地学习着,融入着,但有一个细节让我有点难受,王银花的手机背后永远夹着的一张身份证。在我看来,这是她唯一能保护的东西,有了手机和身份证,她才能保住回家的最后一条路。

以上为本集的导演手记。后续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拍摄结束不久王银花就离开了养老院,在常州的一家工厂谋取了一份对她来说更得心应手的工作。就如她在片中所说“不管怎么样都要坚持试一试”。春节前她回了老家,目前正在家中陪伴着爱人与孩子,待疫情过去,收获好家中的烟叶,王银花便会继续进城打拼、奋斗,为家,为自己,更为了能给女儿一个与自己不一样的未来。

第8集《买房》

导演:黄旭晨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一次》第八集《买房》的导演 黄旭晨。

为庆祝片子顺利播出,大家干杯!

在此我想感谢所有为片子付出的相关人员!

说回正题,在第一次选题会议时,我接到了“买房”这个主题。当时我的脑子是发懵的。对于一个90后来说,我一直认为房子这一主题离我还很远很远。虽然当时我家里也在进行换房这一“人生大事”,但是相关的事宜也都是我的父母去操办的。因此正式拍摄前,我向我爸请教了诸多买房的事情,得到老法师的指导我顿时感觉信心满满。

天真的我来到北京正式拍摄后,发现想象与现实差的太多太多。

拍摄买房的第一步就是要融入一个家庭。而第一步时,我就被挡在了门外。想要融入一个家庭实在太难太难。在拍摄时,拍摄对象需要对摄制组建立足够的信任。但是买房涉及到的社会因素过于繁杂,让拍摄对象们对摄制组建立起了“心之壁”。拍摄过程一度很失败,直到我们遇到了闫晶,她的开朗和豁达,让摄制组第一次有了收获。随着持续的跟踪拍摄后,我笃定这就是我想在片中展示的力量。

与闫晶和她一家人的相遇,让我重新树立了信心,我开始以一个买房者的角度去思考,再度尝试融入他们,去交心。之后也就呈现出了片中的故事。

首先是温先生,那是一个神奇的下午。我在中介门店里遛弯时找到了他。无巧不成书,我们记录下温先生谈判的全过程。那一天摄制组第一次拍满了所有的内存卡。也在片中有所呈现。

随后是黄昆仑经理,他十分巧合地存在于闫和温的“故事线”中。我一开始是很抵触拍摄中介市场的,但是结束拍摄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故事的人,而黄经理的故事让人动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闫晶来说买房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但是她乐观的态度,正是她追求幸福的动力。虽然会有抱怨,虽然会有压力,但是未来值得去探索。

这也是我心目中,我们这辈人对于房子的理解。房子不再是一个地方一个住所,它是每个人的经历所结下的果,是未来值得自豪的证明,也是追求更优质生活的期盼!

希望大家会喜欢这集的故事。

第9集《相守》

导演:黄远

哈喽,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一次》第九集《相守》的导演黄远。

首先要感谢所有参与本集的相关人员,还有所有观众老爷们,感谢观看,「鞠躬」。

19年的9月底,我第一次到厨房,对厨房直观感受,太热闹了,熊阿姨有着大嗓门,热心肠,来厨房的人都爱跟熊阿姨哈拉两句,而万叔叔,在一旁默默换着煤炉里的煤球,厨房的氛围让我觉得很舒服,像回到小时候老家的凉亭,所有的心事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慰藉。

对于癌症这个话题,本以为会看到沉重的景象,但在厨房的每一位,却让我觉得他们比谁都更积极地活下去。

遇到老夏的时候,我坐在巷子口,晒着太阳,当时就觉得这人特别好玩,跟谁说话都在打趣,跟他到医院,我第一次见到他妻子,就是一个长期被病魔折磨的状态,但脸上并不是了无生机的神情,相反露出很可爱的表情,会在护士长进来教她拿球锻炼手部肌肉的时候,露出求夸奖,我有在很好地练习的神情,会在老夏调侃她的时候,甩给老夏一个自行体会的神情,而老夏对她说话,也如哄小孩,说我老婆今天真棒,今天又漂亮了一点呢。那真是我见过最可爱的互动了。

张海萍的相遇,要多谢我的摄像浩哥,是他让我注意到这个女生,(那天她没有好好收拾,拍摄结束去向她道谢时,她穿了条小裙子,很漂亮可爱的!),在拍摄她做饭那段时,我们的主摄像健哥,也在边拍边笑。虽然小姐姐做菜动作非常生疏,但那句我要学着照顾我妈妈,就让心意大过一切了。

而老范这个故事,是先认识的张阿姨,在她做饭时候,老范刚好打完针来到厨房,当时就觉得他非常乐观,跟老万的对话,一直笑嘻嘻的,他在医院就像个心灵导师,到处帮人开导心境,和他相处下来,就只有他在打化疗时,是比较哀愁的状态,其他时候都是笑呵呵的。

其实片中的三位人物都是厨房众多人当中的一小部分,有患者跟我说,她好想大哭一场,她还有好多好多事还没有去做,有的跟我说,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让自己放平心态去接受癌症这个事实。但最后他们都会跟我说,不怕,会积极开朗地接受癌症。

在片子播出前,得知老范病情在逐渐转好,病灶已显示阴性的,而老夏,却告知我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妻子离开了,老夏说,没办法,她丢下我不管了。谨以此片,纪念阿姨,在天堂不再遭遇病魔,也祝愿老范叔叔能健康乐观地继续生活。

希望所有人都能与家人平平安安地过每天,吃好每一天的一日三餐,也希望大家能与我分享,你们与所爱的人,相守的故事。

第10集《退休》

导演:蒋逸哲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一次》第十集《退休》的导演蒋逸哲。

感谢秦博总导演和央视网领导的悉心指导,以及对本集纪录片较多采用奇(gui)葩(chu)剪辑和跳跃式叙事结构的宽容。因为退休老人们在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太过精彩,用平铺实叙的镜头语言已无法表达,因而这样的“花式开头”能顺利播出真的十分不易。

那么为什么一开头就要祭出这组有点“广告味”的拉风镜头呢?

其实是源于我最初的错误理解。开拍之前,我脑海里的老年大学,大概也就是广场舞兴趣班、土嗨唱吧、书法绘画入门班这样的概念集合体。直到我走入老年大学一间间教室,坐下来和他们一起上课之后,才明白自己完全搞错了。这里的学习课程不亚于任何一所正规大学;他们走过了大半人生,历练丰富,心底却仍然涌动着对艺术的渴望,保持着对学习的那份热爱,这样的退休生活,简直是太棒了。所以这段非常特殊的表达,其实也是代表着我对《退休》这集认识上的转变。

人生是一条河,有风平浪静,也有凶险无比。

片子里没有播出的一个细节,特别感人。童奶奶其实去年刚刚接受了一场大手术,几乎切开了半个胸腔。所以,童奶奶说“她是被她的老伴一口一口喂活的”,这是真的。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时,瞬间被暖化了。但是她身体恢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老年大学重新念书。她说:“台上老师一讲课,我马上就不感觉痛了。”这里要感谢一下 他帮我想出了一个很棒的主意。

李永东在镜头之外,曾拍着我的肩说着:“虽然我开了这个厂,但是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去讨价还价,去争夺那一点点(的利润)。为了生活,我不得不去做,而且必须去做好它。总算现在都能放下啦。再也不要来烦我了。”受到这段话的启发,所以这一段的结尾我写道,“他们终于不用去做塑料袋了……”再用了一组镜头来表达我的想法。能够守望到梦想的人,都是幸福的。

虽然纪录片是客观的,但是我在本片里所选择的表达是相对主观的。我传递的是自身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是一批不再拘泥于现实,追求梦想的践行者。

在拍摄中,还有人给了我帮助,因为时长的原因我无法一一展现,我在这里再次感谢一下他们。感谢所有为本集付出努力的拍摄团队和相关人员,特别是让我介入生活接受深度采访的老年大学学员们!真的谢谢!

能追剧追到这里的小伙伴们,都是老铁了。问问大家,如果当你们老了,心中还有没有梦想?会去选一个什么样的课程“沉迷”一下?

第11集《养老》澳门三肖三码精准100%黄大仙

导演:陈婷

大家好!我是《养老》的导演陈婷。因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我认识了片中两位可爱的老人。先说老奶奶,80岁,主动选择自己生活的道路,我佩服她的勇气。老人去养老院,很像孩子去幼儿园,离开家人、离开熟悉的一切,投身到陌生的环境,挑战很大。孩子会哇哇大哭,而老人不会。在去养老院之前,老奶奶顾虑重重,除了家人,她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养儿防老,老人应该在儿女身边,那才是其乐融融。她担心自己的决定会给孩子带来非议。另外,老奶奶也担心去养老院万一不适应,还得重新回来,不如等稳定了再告诉老朋友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要迈出家门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但尽管如此,她还是勇敢离开了家,就像她曾说的,人总是往前走。

一开始入住,老奶奶也有抵触情绪,后来慢慢有了新朋友,心情才放松很多。养老院有3个月试住期,入住1个多月的时候,她告诉我,几个新入住的伙伴,大家彼此在商量鼓劲,估计会继续住下去了。最近,我和她联系时,她明确告诉我,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再来聊聊年轻时特别帅的王爷爷,他的独立自律让我印象深刻。每天几点,做什么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比如,每天下午3点到4点半打桥牌,雷打不动。之前,他白天去日托所,中饭、晚饭不用操心,还有老伙伴一起聊天打牌。但因为疫情关系,日托所几个月没开了。坦率地说,86岁,要做家务、料理一日三餐,实在不轻松。他每天会在中午烧点米饭,简单弄点菜。晚上就吃些点心,省力点。厨房也要等到晚上一起收拾,因为中午烧好吃完,他就累了,要午睡了。大家看到片中,我们拍了老爷爷午睡的画面。那天他上床午睡后,我们就离开了。等下午他午睡起来,我们才去他家。结果碰面时,他告诉我们,那天中午,他怎么也睡不着,可能是因为拍摄,有点兴奋。傍晚拍摄结束,我们心里挺过意不去,帮他把碗筷都收拾完才离开,希望他能早点休息。

有些评论觉得戴老师住的养老院价格不菲。我还真的遇到老两口,把自己房子卖了,一心在养老院安家的。我们也遇到90多的老人,依然在家,自己料理生活的。你们以后老了,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养老呢?大家已经发现这期节目部分内容是新近拍摄的,周期非常紧张,团队一起熬过了很多不眠之夜,但是有大家的喜爱,一切都很值得。

第12集《告别》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